我們相信基督徒在工作中的服事和見證,可以朝著四個方向追求和衡量,或者可以說是工作裡的四重職事:卓越的工作、良善的工作、有情的工作和負責的工作。為方便信息傳遞,我們把這些意念圖象化,以一個有三個環的圓形標靶圖來表達,最外圍的環分為四份,代表工作的四重職事;第二重的圓環代表靈命塑造,而圓心是代表召命。整個模式顯示出工作是源於和建基於神的召命,在過程中神藉靈命塑造去建立人的品格和賦予人生活的智慧,以致我們可以在工作中發揮恩賜才幹,承擔四重職事,活出見證。
靈性塑造
如果我們肯定工作也是事奉,事奉就不是單靠人的能力,而是依靠耶和華的靈的工作。屬靈生命的成長不能離開聖靈的工作,我們信主以後,神塑造我們的生命成為聖潔,合乎主用。職場中,人看重外貌、成就、財富,然而「耶和華看人不像人看人,人是看外表,耶和華是看內心。」信徒追求成聖的過程,乃是不斷與神保持接連(connectedness),追求神的屬性,亦以基督的生命為我們效法的榜樣,因為我們成為怎樣的人決定我們所作的事。另一方面,個人的聰明才華都是神所賜的,若能與神同工,在人生不同的片段,敏於聖靈的帶領,順服祂的話語而行,乃是聖經所說生命的智慧,「因為耶和華賜人智慧,知識和聰明都出自他的口。」美善的品格和行事做人的智慧正反映我們在神裡面的所是(being) 和所為(doing),也是信徒靈命成長的指標。
傳統屬靈操練的教導,以個人層面的讀經、祈禱、靈修為主,或者以教會內的活動,如退修營會、崇拜等為核心,傾向個人和內省的操練。筆者一方面肯定這些傳統操練的價值和必要性,不過,我們相信神不單只透過教會生活塑造我們的屬靈生命,同時也透過我們不同的經驗和際遇,例如工作的場景等來教導我們屬靈的功課。因此,我們要探討一種不會脫離現實環境的靈性,或者說是動態之中的靈性操練,當信徒身處繁囂的城市,每天超過八小時在公司裡拼搏、作決定時,如何能在當中踐行真理、理解當中的人與事、辨識自己的動機與神的旨意,以及如何整合教會的和市井的屬靈經驗等等,都是值得教會群體思想的。筆者相信神的豐富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,我們每個人的生命在神手裡被造,都是獨特的,因此建立我們的屬靈生命,神也會為每一個人度身訂造他所需要的素材。
一切都從召命開始
若從神的創造看人生,祂對人的呼召反映在我們的被創造上。人的受造並非一個一瞬間便完成的事工,人的成長和被塑造都是神創造人的部分,我在母腹中祂已認識我們,在我們出世以後,給予我們不同的學習機會,以及恩賜才幹,並安放我們在不同的家庭和工作環境中,讓我們有不同的經歷,加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性情、學識、才幹……,這一切神都說是好的。而我們每個人的不同和獨特性正是將我們與其他人分別出來,為的是服事神,這就是呼召了。當我們能夠尋回這個獨特的目的,按著神的恩賜發揮自己,與神同工,就是我們生命最大的滿足,這也是一生經歷的屬靈旅程。因此,認識在神眼中的自己是一個重要的起點。
另一方面,當我們一想到召命,就想起傳道人、宣教士,作全職事奉的人,或者我們立即聯想到一份職業。事實上,在人生的過程中,隨著經驗的累積,我們會看到神給予自己的各樣恩賜,更認識自己心裡對人對事的負擔,對生命的理想和價值觀,然後不斷問神,祂要我如何服事祂?這服事不在乎職業(雖然有時候是透過職業),也不在乎角色,就算是作父母、作義務工作的都在回應召命。召命也不是射擊靶的那一點紅心,即只有射中和射不中。筆者以為召命是一種生活方式去活出個人生命的特質,當我們進入職場時,從選擇工作開始,已經是回應召命。不過回應召命,並非一蹴即就,我們可能會摸索,或在不同階段作出考慮和選擇,例如轉工、升職、轉行、失業等經驗中,都會是回應召命的過程,倒要在其中察驗神的心意,尋問其中的目的和服事機會。在今天工作如此艱辛和使人身心疲憊中,能抓緊上帝的召命,亦是得力之源,因為召命能肯定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有意義的,所付上的熱誠衝勁亦從中得著支持。
總括來說,我們這四重職事的探討,乃是以召命為核心,屬靈成長為追求,職場中回應召命、見證耶穌基督、與神同工為目標。我們釐定工作四方面的見證,當中涉及的課題,嘗試從職場的觀察、經驗反省,並應用坊間對一些課題的解構,輔以不同的專業知識,再從聖經、神學、基督徒的價值觀等思想,嘗試更新對主題、處境之理解,並探討其中可能出現的張力和難題,尋思應用和實踐真理之出路,期望這些反省和經驗能服事教會和職場信徒的需要。
網站:www.hkpes.com
(職場牧養系列十三之十二)
(本篇作者為香港專業人才服務機構董事)
(第九O一期,二OO四年十二月五日)
Wednesday, January 2, 2008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